梦想文学网 >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 第130章 返乡见诸亲

第130章 返乡见诸亲


陈延以为自己到江南后,  会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会和爷爷奶奶握手把臂,  促膝长谈。

        相见的场景会如幻想中一样火热,  自己会未语泪先流。

        然而实际中的场景却与幻想相距甚远。

        因为,太久啦。

        久到,  催人肝胆的思念,  已经成为已经习惯,令人能从容面对啦。

        年迈的祖父和祖母笑着看着他,一如他好像从未离开过一样,  招呼他回家,  然后把所有的热情都给了跟自己一起前来的娘子茵茵。

        显然,  比起小孙子,二老对于孙媳更好奇。

        不仅如此,家里的各项安排事宜也是以茵茵为主,想吃什么、想看什么、想去哪里,都由茵茵一人点单,  简直把她宠成了众星捧月的小公主。

        这让小姜有些不好意思,  夜里辗转搂着自家相公,脑子里想着临别是爹娘的叮嘱。

        娘告诉他,  为人子女、为人妻子以及为人媳各不相同,  说陈延出身乡野,父母与祖父母习惯也许不同,让她多担待。爹也是,不过爹说的话更多,  除了让她担待老人,  更让她观察陈延。

        未开蒙的年长者是可以担待的,  但若陈延旁观、也叫她担待,那便别忍,别在陈家待着,在江南玩够了会京,让爹来修理他!

        可现实,却与爹娘的担忧大相径庭,茵茵受宠若惊,又觉得有些奇怪,“怎么感觉爹娘、爷奶这几天有点忽视你了。”她喃喃,有些好奇。

        陈延笑笑,“是爷爷奶奶的好意。”

        “?”小姜更惊讶好奇,坐起身来,“好意?是对你的好意,还是对我的好意?”

        “有对我,也有对你。”这该怎么说呢?陈延组织了一下语言,“大抵是先前成亲,爹娘回来说过你在京中的出身……爷奶在江南待得久,有几分见识。”

        自然知道吏部尚书独女是个什么身份。

        除秀秀外,陈延又一人在京城内打拼,“大抵是担心我被欺负,所以……”便投桃报李,爱屋及乌。

        这也是很多农人嫁女后对女婿很好的朴素原因,盖因希望,我对你好一点,你对我的女儿好一点。

        这听着有些感人,但小姜很会抓重点,她眼睛睁大,在明灭的烛火中像是一潭星泉,熠熠生光,“所以说,家里人以为你嫁给我啦?”

        陈延:……

        他扶额,常常对妻子跳跃的思维感到无奈,但有时,波澜的人生里,这样起伏的涟漪,又叫人很快乐。

        “嫁娶并行,我们是成亲嘛,不过硬要说,你就算说我嫁给你也可以。”

        她笑了起来,一把搂住了陈延,“这几天就算啦,不过再过几天,还是希望爹娘和爷奶像对你这样,平平常常地对我,不然我都要不好意思啦。”

        “明日我同他们说说,你和岳父岳母都对我极好,他们应当就安心了。”

        “嗯!”姜茵茵点头,“正好,我也要空出时间去画舫那边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式的妆容、钗裙。”不过自己去终究有点摸不着头脑,“你那边有没有什么认识的人带我去一下?”

        陈延立刻想起了好友程瑞的棋子,也出身淮浙府的富家女子,对此应颇有研究。

        “明日我们上门去拜访一下,让她带一带你。”

        “好!”

        夜阑人静,江南宅院里,灯火摇曳,这是家乡的小习俗,游子归乡,烛火通明。

        老陈头和老妻躺在一张床上,夫妻夜话,一如数十年前。

        老陈头的眼睛已经十分迷离了,这个昔日里在田间地里刨食吃的小老头从未想到,自己的人生会有这么长、这么美好。

        “老婆子,瞅见康哥儿媳妇了吗?真是个可人的媳妇。”他笑起来,

        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是多花儿一样。

        陈婆婆嗯了一声,“老早就听银花说不错的,确实不错,爱人得很。”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抱上康哥儿的儿子。”老陈头眯着眼睛畅想了一下将来抱小重孙的时光,许是太高兴了,他不小心被口水噎了一下,躺在床上咳嗽了起来。

        惊得陈阿婆拍了一下他的背叫他坐起来,“老头子,总有机会的,你还是多保重保重你自己!”

        而后又骂了他两句:“这么夜的天了,不讲话了,早点休息!过两天,还要请吕夫子一家、亲家他们去酒楼里吃一顿。”

        她把事情安排得妥帖,还颇有几分当初掌家时的老辣。

        老陈头应了一声,谁不知道要多休息呢,只是人老啦,实在睡不着了……他今年,也快有六七十岁了,盼啊盼,只晓得孙儿在干大事,不可随意回乡,所以尽管再思念,他也从没叫儿子在信上说过叫他回来。

        如今这个时候回来,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了。

        屋内的炭盆燃烧,发出噼啪的响声,老人模糊的声音融化在这夜色里,“我们也在江南待了好久好久了,老婆子,今年过完年,要回川安看看吗?”

        “这个,到时候再说吧。”

        -

        旦日起床,因为大家姿态自然,所以陈延也很快自然地融入了家庭的氛围里,活像是这几年就没消失过一样。

        和大家吃饭,偶尔去吕夫子那里窜一窜,逗一逗堂兄堂姐的孩子们,再陪着家里人走一走,逛一逛。

        今日安排了去程府的形成,陈延提前跟家里说不回来吃午食,李银花打发着他,“你程兄弟家里现在有两孩儿了,上门记得带些礼品。”

        “知道了!”陈延:“他在信里跟我说过。”

        虽然在京城,家里厨子做的饭食味道也并不差,但家里的味道,更暖人心。

        就是不知道茵茵吃不吃得惯,他观察了一下妻子,发现她的胃口也并不比他小,遂安心了。

        家里这手艺、这伙食,三餐都吃,如果劳动配套跟不上的话,是极易养出胖子的,譬如爹娘、比如大伯伯母,都日渐圆润、面庞丰实了起来。

        目光再扫,扫到祖父和祖母,陈延陡然发现,他们瘦了太多太多,先前几天刚见到,二老十分开心,脸上挂满笑,穿得鲜艳还看不太出来。

        今日,二人穿着简朴,祖父不晓得是不是没睡好,有点没有精神,整个人看上去就老了一截,令人有些心惊。

        茵茵看他筷子突然停住,推了他一下,“相公,怎么了?你吃饱了?”这也吃的太少了吧。

        “没什么。”陈延回过神来,唇角微勾,“只是想起了一些事。”

        早食后,二人从行礼里抽了些京城带过来的礼物,又从江南街买了些东西,才上了程家的们,陈延有程瑞的手书、还有他给的小信物,无须通传等待,就进了门。

        很巧,这个年,程瑞没出去,两边就碰上了,初见稍有一些陌生,但几句话后,这样的感觉很快被扫除。

        茵茵也趁机向程瑞的妻子问起了江南这边的服饰风尚,一开始,程夫人以为茵茵是对这儿的妆面、服饰感兴趣,后来她逐渐发现有些不对,因为茵茵问得太细了。

        引得一边的程瑞也抬起了头,因为他跑商,也做绸缎、宝石的生意,对这些还颇为敏感。

        闲谈着闲谈着,就到生意上去了,茵茵晓得经常那边的许多善款,都这夫君这位同窗给的,也并不遮掩什么,明了地说了她同秀秀在京城开‘会所’的事情。

        解释了一下会所,程瑞立刻反应过来她这是要做什么,作为一个真正的、成功有见地的商人,程瑞马上说:“这大有可为!”

        他一脸激动,像是发现

        了什么大生意。

        这桌上的人,就没有一个迂腐的,当初略有些陷在教条里的嫣儿表妹,在生意做多了后,也豪爽了起来,笑着问:“看来表哥又有点子了。”

        “我家夫君惯爱胡言乱语,茵茵姑娘可别介意。”

        “不会!”姜茵茵很好奇,“我也想听听程掌柜的建议,毕竟,他才是真正的生意人。”

        程瑞就是建议姜茵茵都要搞各地服装了,何必只局限于江南之风?江南之风和京城风尚还是有些相似的,不若把更边一点、各色服饰都加上。

        “但这,也只是尝个新鲜。”走南闯北的人心里清楚,京城人,是有傲骨在的。

        也许那边的女子会好奇一下各地风尚,好奇江南婉约、塞北豪情,但这样的套路,可一不可二。

        且许多女子,不会把这一身传出去,纯自己过过瘾。

        “我倒有个小建议。”程瑞说的头头是道,姜茵茵感觉这应该不是小建议,忙催他说:“我正洗耳恭听呢!程掌柜说得极有道理!”

        程瑞的建议则是让姜茵茵和陈秀秀多网罗一些妆娘,“江南这边的画舫、还有一些戏楼里,不乏有妙手之辈,你可以让她们研究研究与书中高洁女子相合之妆貌。”

        例如现下十分流行的话本子里正面的角色、或者是先前某位有名的诗人、竟价上妆,再或者让人研究冠以四季、春时、节日这些祥瑞名头的特色妆容。

        新鲜又好玩,好看的话,也能带出去,“方好引领风尚。”

        他只寥寥几句话,句句在点上,姜茵茵怕自己忘记某些细节,连忙推了一下陈延,让他记住。

        陈延望着自己这个朋友,心想,他去经商不是盖的,是真的啊,有两把刷子。

        当日,陈延在程家听程瑞畅谈生意经,神采飞扬,顺路看了看好友的一儿一女,俩孩子一大一小,都是可爱的时候,让茵茵回家的时候还多了几分惆怅。

        “怎了?不舍得了?”

        “也没有。”姜茵茵行在青石砖组成的小路上,看着屋檐边的雪,拢了拢长毛披肩,“在想,我们以后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陈延:“以后在想。”现在,还早了些,再等等把,小姑娘年纪长些,身体也会好一些。

        有了帮衬的人,茵茵在江南的采购之路平顺了很多,陈延也很珍惜这五十来日的时光,主持和同亲朋好友们的餐宴,又开始筹备即将到来的新年。

        然后他就发现,快过年这段时间,家里来送礼的人好多,但人家并不进来,只放在院门边,有时是一些鸡蛋、有时是一些菜,半只鸡。

        陈延刚收到时,十分惊讶,想把送东西的人找出来,然后还回去,不过爷奶对此看得平常,制止了他的行为。

        陈延有些疑惑,老陈头睡在躺椅上,有些自豪地讲述起了和这些‘小礼品’有关的前因后果。

        那年,也是一个雪天,门口忽然有人放东西,虽不贵重,老陈家也不敢贪,家中有些见识,不缺银子,极爱惜陈延的为官的官声,多方打听,总算找到了送东西的人。

        但打听完后,这东西却还不回去了,盖因他们都是京郊的一些农民赠送的,先前,京城向外推行人肥种田,江南也有许多百姓受益。

        有余粮、有余钱,知晓这法子是江南人陈延想出来的,他家又在府城这边,大家就趁着年关,送了点菜。

        老陈头现在还记得那些人说的话:也不值几个银子,就是想送给青天大老爷。

        那些人赞叹的目光,让老陈头极度快乐,与有荣焉。

        陈延听完,微微一怔。

        没再说什么,把东西拿回了家里。

        将至腊月三十,江南路边也染上了一片红,红灯笼、红绸缎,到处是敲锣打鼓的商

        家,有的会做生意的,甚至在门口请舞狮队,陈延带着茵茵穿梭在街道口,后者一脸好奇看着这路上的一切,嘴里不住发出惊叹的声音。

        “怪不得我爹说,江南富比京城。”姜茵茵感慨,“这里真的太美了。”

        “江南之景最震撼的,应当是元宵后的夜航船……”那时候,灿烂的焰火能照亮半片天空,丝竹之声悦耳,不过,“我们应该待不到那时候了。”

        五十日,半数在路上,半数在家中,时如流水,片刻不停。

        那时候,他和茵茵应该已经坐上往江南去的航船,等着朝廷开工上值,然后在户部小范围进行数字、运算的推广了。

        “欸,那只能等你将来和我爹一样,外放到江南做官……”姜茵茵叹了口气,“才能和我一起看夜游船的场景了。”

        她畅想着将来的浪漫,陈延摇头,“恐怕不行,外放不至本府,将来就算外放,我也应该去北边或者西边,最近也是至淮浙,不可能是江南的。”

        “不过,再等一等就好了。”万千灯火,人群攘攘之中,陈延拉住姜茵茵的手,“再等上三十年,我辞官还乡,我们在江南,年年可看夜游船。”

        那是梦中白头偕□□度此生的浪漫时光,姜茵茵忍不住红了脸,摇晃着他的手臂,“不想那么远的事情啦!我们还是提着烤鸭,快回去吧!爹娘都在等我们呢!”

        今日是大年夜,就算家里是买吃食的,这样的时节,人们还是忍不住会去外头买点小吃啥的,毕竟,家花不如野花香嘛~

        缓缓走至京郊的宅院,附近许多连着的宅子都亮着灯,在江南耕耘了数年,陈家已经有许多族人在这儿落了户,空气里飘荡着美食的香气。

        陈延在烛火和炭盆中随家人一起守岁。

        他目光一路扫过——

        爹娘、大伯、伯娘,堂兄陈安一家,祖父、祖母,几个姐姐都不在,三叔也不在,但多了侄子、侄女,多了自己身侧的娘子。

        他在恍惚中想,人生真如此,有时聚散,有时别离。

        此刻的他并不知道,这世上最让人叹惋的,从不是生离。


  (https://www.mxgbqg.com/book/26256008/138482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mxgbqg.com。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mxgbqg.com